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刘一原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我在教学中的基本观点

2013-04-26 15:16:01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刘一原
A-A+

  中国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,其教学一直是“师傅带徒弟”的方式,即使现在的学院教学模式,也依然是陈旧的、保守的,它已适应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。因此,中国画教学“与时俱进”显得尤为重要。教学改革涉及教学大纲的修订,涉及教师的教学观念、知识结构的更新,这需要一个探索、实践过程。笔者仅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,谈谈自己的基本观点。

  一、对待专业的质疑

  ⒈ 现在, 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画没有好印象。那些充塞画廊、市场的商业性的国画,那些报刊上任意鼓吹的粗俗作品,都影响着中国画的声誉和形象,让人们以为中国画就是这般模样。中国画无高贵可言:人人都能画,个个是“大师”,张张都一样,任意涂抹,得来全不费工夫。难怪有学生说:“学国画,没意思。”也有的认为:“学国画挺赚钱。”面对这种现实,我常常犯愁:如何向学生解说?我想,中国画本来就是一门学问,教学的立足点应站在人类文化的层面上,站在学科研究的方位上,让学生了解中国画是世界艺术中的一部分,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完备的美学体系,任何其他艺术都代替不了它。教学生认识中国画在艺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,认识它的美学价值,并指出中国画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——这样,学生才会有一个全面、客观的认识,从而看清学习本专业的目的和意义。

  ⒉ 当代艺术已进入到“装置”、“行为”、“媒体”的表现层面上,而中国画却仍在纸上做个人文章,是否具有时代意义?在教学中遇上这个问题不容回避。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:其一,当代艺术以前卫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及世界关注的问题具有新奇、强烈的效果,给人以震撼、以思考,这只是当今艺术表现中的一个方面。而作为最富有诗意、最含有灵性、最贴近人情味的中国画艺术却恰好弥补了当代人在困惑、焦虑、失落并日益异化的环境中所缺失的一种真诚与美好,是一种人文关怀,一种崇尚自然、净化心灵的艺术。当代人需要批判精神,需要宣泄,也需要爱抚与慰藉,需要多种艺术表现共存。其二,中国水墨画在美术领域中是大型画种,有深厚的根基与广泛的受众。它在世界艺术花园中不是小花,而是奇葩。在作东西文化艺术比较研究时,中国水墨画必然是重要的研究对象。何况中国画正在当代变革,在当代伸延,它的意义鲜明地体现在不同的方面。

  ⒊ 有的学生问:“在电脑万能的时代,国画会不会被淘汰?”我的回答是:不会,与心灵相连的绘画艺术都不会。事实上电脑代替不了人脑,电脑本是人脑设计出来的,即使电脑掌握了人的一切技艺,那么,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与媒材的触摸感,线条、色彩的运作所产生的直接性、随机性、亲和感,以及作画行为的速度、节奏带来的愉快,都是电脑不能给予的。在高科技发达的西方,人们之所以仍要到音乐厅去欣赏音乐,是因为那里的感觉与数码视屏、数码音响的感觉不一样,那是身临其境的,原汁原味的。我深信,科技发展再快,“金色大厅”的音乐也不会衰败,除非人也变成了机器。

  二、对待传统

  只要我们走进博物馆或翻看历代绘画集,我们便立即沉醉于那些高妙绝伦、百读不厌的古代经典中,即使是艺术成就斐然的一代大家走在传统绘画的长廊中,也会由衷敬佩而自叹不如。的确,中国绘画的传统太博大、太精深,一辈子也学不完、爱不尽。然而,历史是不断向前伸延的,古代大师所创立的高峰不必去攀越,也不可能攀越,因为我们同他们不在同一时空中。但我们要科学地、有机地运用他们的成果资源铺垫行程,走向我们的未来。

  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表现程式非常丰富,是我们今日艺术得以发展的根基。但我们必须加以归纳、加以整理,按现代人的思维和审美取向进行阐释、利用。例如:传统中的多种皴法、点法、描法均是古代画家创造出描绘物象的一种技法,如果从笔墨的角度上看,这些皴法、点法、描法都超越了物象本身而成为一种富有文化意蕴的符号、语言元素,成为一种不依赖于表现具体物象的独立的审美对象,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解读、分析,认识其形式特质和美学内涵,不拘泥于传统表现的种种定势,从而引发学生利用传统资源进行广泛、自由的再创造。一切技法程式都可以学习借鉴,而不能当做一套套的“手艺”,更不能变成驾轻就熟的作画的“套路”。

  中国画素来重视传统,重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。但学习传统并不是停留在传统的表面形式上、式样上,而是从学习传统、消化传统转向演绎传统。对传统抱教条主义的态度往往导致教学缺乏活力、缺乏生气。总之,我赞同抓两头的说法,即一头抓基础(学院的优势就是系统学习,基础坚实),如笔墨技巧、基本技法等,另一头抓新观念、新表现。两头一抓,事情就明确了,省去许多没意义的环节。

  传统绘画是精致的、耐读的。在今天谈精致耐读,似乎奢侈,不合时宜。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品都是精致耐读的。2002年底,我带研究生去上海博物馆看古代绘画,我问同学们观后有何感受,他们说:“古人作画真投入,而我们画的东西太粗糙、太肤浅、太做作了。”可见同学们不乏眼力。向传统学习不只是学技法,还应该学创作态度和严谨作风。要树立学生的精品意识,如果饮食上全都搞“快餐”,还称得上“饮食文化”吗?

  三、对待当代艺术

  在中国画的教学中,教师一方面教好本专业,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了解当代艺术。当代青年关注当代社会所生发的当代艺术是十分有必要的。中国画专业有着相当的封闭性和排他性。其实我们这么大的一个民族、这么高深的一门艺术,其胸襟理应有更大的包容性。以中国画排斥西画,或以西画贬低中国画,都是偏激无知的。凡是对艺术真有感悟的人是不会带专业偏见的。我认识的几位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画家,他们搞“当代”、搞“前卫”,但他们对传统艺术、传统文化不仅有兴趣,而且很懂。人类的艺术都是相通的,艺术的多元只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绚丽多彩。

  至于对当代艺术中那些不健康、反人性的东西当然要批驳,而那些富有智慧、富有哲思的作品却能启迪我们的思路,活跃我们的思维。特别是对现实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表现事物的宽广度,对比我们数十年来题材上的单一、表现内容的贫乏,不得不引起专业上的反思。

  四、对待学生

  “因材施教”是艺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法则,导师指导学生(特别是研究生)从根本意义上讲,是教学生打好基础,并帮助学生完成课题研究和创作,而不是培养某种流派的传人,更不是培养自己的“接班人”。艺术是门十分尊重个性与创造的学科,没有个性与创造便没有艺术。学生中不乏有天赋者,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冒出闪光的东西(有时连他们自己也没有察觉,没有认识),这时教师应充分地肯定,热情地鼓励,不能以权威居高临下,漠视一切。要帮他们发现自己,开发自身的潜能。教师只是在艺术思想、艺术品位上宏观把握。至于有的学生钟爱传统,有的学生追求现代,有的擅长写实,有的善于抽象,都可各尽其才,不能以一己之好代替学生的爱好。搞艺术可偏激,搞教学可不能偏激,偏激就限制了学生的多维发展。

  学院教学与社会上办培训班应该有质的不同。学院教学生,不光是教技艺,更重要的是教艺术思想,而且有着系统的学习研究环境与条件。美术学院是大学,没有大学是不讲理论的,因此,理论是不可缺少的。只有重视理论,才谈得上研究。只有通过研究,创作才有目标,才有深度。现在学生多重技巧、轻理念,重形式、轻内涵,重模仿、轻探索。作为教师应站在理论的高度上,引导学生不断升华,不然,当学业结束时,学生会成为只懂得画几笔画的手艺人。

  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,一些社会现象会搅乱学生的思想。一位研究生问我:“我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画了。人们搞自己的艺术是一回事,赚钱是一回事,入选获奖又是一回事,我该怎么办?”我说:“你现在是学习阶段,应静下来按教学要求去做,做你所向往的事。我只能教你把艺术作品做好,至于名利,我教不了你,那是你自己的事。”这种功利思想很普遍,不能说不该有,现实中的人必须考虑现实中的问题,但在艺术教学中也充满实用主义思想,那么,堂堂美术学府的牌子究竟又有多大的含金量呢?

  学院的画家是双重身份,既是教师,又是艺术家;既从事教学,又从事创作。所谓“为人师表”、“教学相长”并不是空话,好的教师会带来好的学风,以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和人生经验,给学生的艺术品性以好的影响。反过来,学生无条条框框,敢于提出问题甚至相反的问题,又促使老师思考,在教与学中展开对话与讨论。教学相长的互动性贯穿教学,教学才有活力,学生才不被笼罩在老师的影子中。教与学的空间充满着弹性,应做到弹性大一点,空间大一些。这个空间不是“池塘”,不是“自留地”,而是天空。

2003年2月 于湖北美术学院

《美术研究》2004年第一期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刘一原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